产品中心

调查确认:山西省境内有明长城近900公里

  根据国家文物局统一部署,山西省明长城资源调查自2007年4月至2008年12月,历时近20个月,完成了大同、朔州、忻州、晋中、阳泉、长治等6个市的29个县(市、区)境内明长城资源的全部调查任务,获得了大量调查资料,基本摸清了山西省明长城的分布、形式、结构、走向、长度、保存现状等资源家底。

  调查表明,山西省境内的明长城分为外长城和内长城。外长城(古称“大同边”)起于大同市天镇县新平堡镇平远头村,向西经阳高、大同新荣区、左云、右玉、平鲁,止于忻州市偏关县老营镇柏杨岭。

  内长城(古称“太原边”)有两条线,第一条线起于灵丘县独峪乡牛邦口村,向西经繁峙、浑源、应县、山阴、代县、原平、宁武、神池、朔城区,止于偏关县老营镇柏杨岭村,与外长城会合;第二条线起于灵丘县独峪乡牛邦口村,沿太行山脊岭分布,向南经五台、盂县、平定、昔阳、和顺、左权,止于黎城县东阳关镇杨家地村。还有沿黄河东岸修筑的从偏关县老牛湾到河曲县石梯子的长城。

  调查表明,山西省境内明长城防御设施主要是凭缘众山之险,依附黄河之利,利用自然山石垒砌或高原峁梁取土夯筑而成,墙体多建造在曲折蜿蜒的山脉分水线上,特殊地形依山崖峭壁筑堡防守。

  墙体按材质可分为石墙、砖墙、夯土墙、山险墙、山险几种主要类型。其中土墙居多,占总长度的44.46%。敌台平面多为方形,高度多约20米,墙体多为条石筑基,青砖砌墙。烽火台多为黄土夯筑,多建于山岭高处,平面多为方形。

  此次调查摸清了保存现状,查明了损毁原因。经调查,山西省境内明长城总体来说土筑墙体较石筑墙体、山区墙体较平川墙体、主线墙体较复线墙体保存得好。损毁原因除自然因素外,人为因素主要有取材性破坏、建设性破坏和修复性破坏等。

  山西是全国保存古长城最多的省份之一,现存战国、北朝、隋、唐、明、清时期长城2500公里。开展长城资源调查,实施长城保护工程,将有力地促进长城保护、管理和利用的良性发展。(责任编辑:杨建)


本文由:中国意昂集团官网提供